“要构建全院协同司法救助工作大格局,建立业务部门向控申部门移送救助线索的工作机制。”日前,在肇州县检察院召开的检察委员会会议上,就办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回头看”情况进行了讨论。
讨论中,该院检委会委员在前期全面掌握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后,采取“轮流发言+自由研讨”模式,从不同角度、专业、背景出发,就救助对象生活处境、学业完成情况、心理变化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评估,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提升精准化决策水平。
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委会委员谷冬雪认为,回访时既要关注其学业是否因家庭变故中断,心理状态是否稳定等情况,又要联合学校、乡镇等多方力量,为司法救助对象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确保救助工作的有效性。
经检委会充分讨论,一致同意采取入校走访与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救助金使用、被救助人学习生活现状进行跟踪了解,切实解决被救助对象“上学难”“就餐难”等问题。
“开展回访工作不仅关系到个案的公平正义,也关乎着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重在‘高质效’、关键在于‘办好’。”会上,在学习最高检与全国妇联印发的《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后,有着多年刑事检察工作经验的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张小川说。
据了解,为推进检委会会议程序规范化,自2025年1月,该院认真执行定期例会制度,每个月召开一次,避免随意性,保障委员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议题。同时,严格界定案件范围,加大生态环境、食药安全、司法救助等领域典型案件审议比例,从议案向议事延伸,在2024年10件司法救助案中,所办理的孟某宇国家司法救助案被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